在足球世界的财务版图中,巴塞罗那俱乐部再次成为焦点,当地时间本周三,巴萨官方宣布已与一家私人投资机构达成协议,通过出售旗下媒体工作室部分股权的方式,成功融资1亿欧元,这一操作被西班牙媒体迅速冠以“第4个杠杆”的称号,延续了去年夏天俱乐部为缓解财政危机而采取的一系列资产变现策略,这笔看似及时的输血背后,是巴萨在竞技野心与财务可持续性之间走钢丝的复杂图景。

何为“第4个杠杆”?——从绝望到常态化的资产变现

“杠杆”一词源于2022年夏季,当时巴萨深陷巨额债务和工资帽限制,无法为新援注册,俱乐部高层连续启动三个经济杠杆:两次出售未来25年西甲电视转播权的部分收益,另一次出让巴萨工作室(负责视听内容生产和创新业务)的少数股权,这些操作共换得近7亿欧元资金,帮助球队签下莱万多夫斯基、拉菲尼亚等球星,并完成球员注册。

此次交易是巴萨工作室股权的第二次出让,因此被视作“第4个杠杆”,根据协议,巴萨向一家未公开名称的基金出售工作室约10%的股权,作价1亿欧元,且俱乐部保留未来回购这些股份的选项,工作室估值因此被推高至10亿欧元,这一数字引发业内争议——一个尚未实现稳定盈利的内容部门,是否真能匹配如此高的溢价?

为何再启杠杆?——短期解困与长期风险的博弈

巴萨此次急于融资,直接原因是应对本赛季的财政公平规则(如西甲的“工资帽”制度),尽管去年杠杆资金暂时缓解了危机,但球队薪资总额仍远超联盟限额,若不削减支出或增加收入,今夏新援注册将再遇障碍,俱乐部需在6月30日前平衡账目以满足财政年度审计要求,1亿欧元的即时现金无疑是雪中送炭。

频繁动用杠杆犹如饮鸩止渴,前三次杠杆虽换来竞技层面的复苏(上赛季西甲夺冠),却也导致未来收入流被质押,以转播权为例,巴萨未来25年约10%的转播收益已归属买家,长期现金流将受损,此次出售工作室股权,虽不直接涉及核心业务,但意味着俱乐部对自有资产控制权的进一步稀释,有分析师指出:“巴萨正在用未来的潜力换取当下的生存,若工作室成长为盈利引擎,这些股权出让可能成为遗憾。”

巴萨启动第4个杠杆,出售工作室股权再换1亿欧元,财政迷局下的豪赌与隐忧

工作室的价值与争议:内容产业能否撑起豪门野心?

巴萨工作室成立于2021年,旨在开发流媒体内容、元宇宙项目及数字互动体验,是俱乐部多元化战略的关键,其旗舰产品“Barça TV+”订阅服务与NFT尝试曾引发关注,但至今未公开具体营收数据,支持者认为,足球内容IP在数字时代潜力巨大,提前布局可开辟新收入源;批评者则质疑其估值泡沫,称“10亿欧元估值更多基于品牌效应而非实际业绩”。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首次出售工作室股权时,买家曾因资金不到位导致交易延期,此次合作方背景未明,也增添不确定性,俱乐部强调,新资金将用于“增强财务灵活性并投资基础设施”,但外界担忧它可能主要用于填补薪资窟窿而非创新业务。

球迷与市场的分裂反应:支持与忧虑并存

消息公布后,巴萨球迷群体反应两极,一部分人认可管理层的务实,认为“生存优于理想,保住竞争力是当务之急”,另一部分则痛心于俱乐部的“祖产变卖”,前球员皮克曾在采访中暗讽:“足球正在变成金融游戏,传统价值被遗忘。”

巴萨启动第4个杠杆,出售工作室股权再换1亿欧元,财政迷局下的豪赌与隐忧

资本市场同样谨慎,尽管消息后巴萨母公司股价小幅上涨,但评级机构惠誉早前将俱乐部信用评级定为“垃圾级”,指出其高杠杆模式不可持续,西甲联盟主席特巴斯则多次警告:“长期依赖资产出售而非增收节支,将削弱俱乐部健康度。”

隐忧下的未来:巴萨的十字路口

巴萨的杠杆策略折射出欧洲足球的普遍困境:豪门在疫情后收入缩水,却仍被迫参与军备竞赛,据德勤报告,巴萨2022年负债仍超13亿欧元,虽通过重组债务暂缓压力,但根本问题未解,俱乐部计划中的诺坎普球场改建项目(预计耗资15亿欧元)还需大量资金,未来融资压力只增不减。

更深远的影响在于足球经济模式的转变,巴萨一边高举“会员制传统”旗帜,一边频繁使用资本工具,这种矛盾体现了传统俱乐部在现代商业环境中的适应难题,若工作室等内容业务未能如期盈利,或球队竞技成绩波动(如欧冠早早出局),现金流危机可能复发。

豪赌之后,路在何方?

“第4个杠杆”是巴萨管理层在有限选项中的冒险选择,它既为球队争取了喘息之机,也将俱乐部推向更复杂的财务棋局,短期看,这1亿欧元可能助力巴萨今夏引援,维持与皇马等对手的竞争力;长期而言,如何平衡短期输血与长期造血能力,将是主席拉波尔塔团队的最大考验。

足球世界从不缺少奇迹,但经济规律冷酷无情,巴萨的杠杆故事,远未到终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