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市海淀区一家击剑俱乐部的训练馆里,十几个孩子身穿白色击剑服,手持花剑,在剑道上灵活地移动、进攻和防守,他们的眼神专注而兴奋,尽管口罩遮住了半张脸,但依然能感受到他们的笑容和活力,这是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近期推动的“重返剑道”项目的一个缩影,作为北京市击剑运动的倡导者和组织者,王钰强调:“我们的目标不是培养冠军,而是让孩子享受击剑的乐趣,尤其是重回剑道的快乐。”

击剑运动:从精英化到普及化

击剑曾被视为一项小众、精英化的运动,但近年来,随着体育教育的多元化和家长对综合素质的重视,击剑逐渐走进大众视野,北京市击剑协会自2020年以来,一直致力于推广击剑运动,尤其是青少年击剑的普及,王钰表示,击剑不仅能锻炼孩子的身体素质,还能培养他们的专注力、决策力和礼仪意识。“击剑是一项智力与体力并重的运动,它教会孩子如何在压力下保持冷静,如何尊重对手和规则。”

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让孩子享受重回剑道的快乐

2023年以来,随着体育活动的全面恢复,北京市击剑协会加大了青少年击剑的推广力度,王钰介绍,协会通过举办校内击剑课程、社区体验活动和区域性比赛,让更多孩子有机会接触击剑,截至目前,北京市已有超过50所中小学将击剑纳入体育选修课,每年参与击剑训练的青少年人数增长超过30%。

重回剑道的意义:快乐与成长并重

王钰特别强调“重回剑道”的深层含义,疫情期间,许多孩子的体育活动被迫中断,击剑训练也受到严重影响,随着生活恢复正常,孩子们重返剑道的过程不仅是身体的恢复,更是心理的释放。“击剑是一项需要高度互动的运动,孩子在这里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结交朋友,建立自信。”王钰说。

一位参与击剑训练的小学员分享了自己的体验:“我以前很内向,但击剑让我变得勇敢了,每次穿上击剑服,我都觉得自己像一名骑士,不仅要战胜对手,还要战胜自己的恐惧。”这种成长正是王钰和协会所希望看到的,她认为,击剑的快乐不仅仅来自于胜利,更来自于过程中的自我挑战和团队支持。

创新举措:科技与人文结合

为了提升击剑运动的吸引力和参与度,北京市击剑协会推出了一系列创新举措,王钰介绍,协会利用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VR)击剑模拟器和线上教学平台,让更多孩子在家也能体验击剑的基础动作,协会还注重人文关怀,例如为经济困难家庭提供补贴,以及为特殊儿童群体设计适应性课程。

协会还加强了与学校的合作,推出“击剑进校园”计划,王钰说:“我们希望通过校内课程,让击剑成为孩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而不是高不可攀的精英运动。”这些举措得到了家长和学校的积极反馈,一位家长表示:“孩子练击剑后,不仅身体更健康,还学会了坚持和尊重,这比成绩更重要。”

北京市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钰,让孩子享受重回剑道的快乐

打造击剑生态圈

王钰对北京市击剑运动的未来充满信心,她表示,协会计划在2025年前建成一个完整的击剑生态圈,包括普及教育、竞赛体系、教练培训和国际交流,青少年击剑将是重点发展方向。“我们希望每个孩子都能找到击剑的乐趣,无论他们未来是否成为专业运动员。”

协会还计划举办更多区域性及全国性青少年击剑比赛,为孩子们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王钰强调,比赛的目的不是竞争,而是分享和交流。“我们希望通过比赛,让孩子学会如何面对输赢,如何从失败中学习。”

王钰的愿景很简单:让击剑成为孩子生活中的一抹亮色,让他们在剑道上找到快乐和成长,正如她所说:“击剑不仅仅是一项运动,它是一种生活态度——勇敢、专注和尊重。”随着北京市击剑协会的不懈努力,越来越多的孩子正享受着重回剑道的快乐,而这正是体育最本质的价值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