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多数人享受退休生活的年纪,70岁的李振华却选择了一条截然不同的道路,每日清晨,当城市还未完全苏醒,他已身着击剑服,手持长剑,在训练馆内重复着刺击、格挡、移步的动作,汗水浸透银发,但眼神锐利如鹰——他的目标清晰而坚定:“我要参加世界击剑锦标赛。”
这不是一时兴起的宣言,而是一场持续了五十余年的热爱与坚持,李振华与击剑的缘分始于青年时代,1970年代,还是大学生的他在一次校园活动中首次接触击剑,便瞬间被这项融合力量、技巧与优雅的运动吸引,由于时代条件限制,他未能走上职业道路,转而成为机械工程师,但击剑始终是他生活中的“第二主线”:业余时间担任俱乐部教练、组织社区赛事,甚至自费赴欧洲观摩国际比赛。
2023年,退休十年的李振华做了一个令家人震惊的决定:以69岁高龄报名参加省级击剑选拔赛。“所有人都说我疯了,但我知道,如果现在不做,这辈子都会遗憾。”他带着自制的训练计划表(详细到每日饮食搭配和反应力训练),开始了近乎严苛的备赛,年龄带来的挑战显而易见:心肺功能下降、关节灵活性减弱、恢复速度变慢……但他用科学训练弥补短板:与运动医学专家合作定制体能方案,利用VR技术模拟对手战术,甚至学习青少年选手的神经激活技巧。
2024年,李振华在全国老年击剑锦标赛中夺得70岁组花剑冠军,引发媒体关注,这仅是“第一步”,根据国际击剑联合会规则,世锦赛虽无年龄上限,但选手需通过国家梯队选拔或持有国际积分,为此,他主动联系省队教练,请求以“编外学员”身份参与集训,最初对方婉拒,但看到他每日骑行20公里往返训练基地、训练量不逊于青年选手后,省队破例为他开放了资源。

“他的存在本身就在改写人们对‘老年运动’的认知,”省击剑队总教练王锐评价,“击剑不仅是年轻人的竞技,更是智慧、经验和意志力的较量,李老的技术细节或许不如现役运动员凌厉,但他对战术的理解、时机的把握,甚至心理抗压能力,都值得年轻选手学习。”

李振华的追梦之旅并非孤例,随着全球人口老龄化加剧及“积极养老”理念普及,高龄运动员挑战专业赛事正成为新趋势,据国际 Masters Games 协会数据,2024年全球50岁以上注册竞技运动员数量较五年前增长37%,其中击剑、田径、游泳等项目增幅显著,体育科学家指出,适度高强度训练反而可延缓肌肉流失和认知衰退,但需严格遵循个体化方案。
争议也随之而来,部分体育评论员认为,高龄选手参与顶级赛事可能挤占青年资源或增加安全风险,对此,李振华回应:“体育精神的核心是超越自我而非击败他人,我参赛不是为了证明老人有多强,而是想告诉所有年龄的人——梦想没有保质期。”他的家人也从反对转为支持,女儿笑称:“现在全家跟着他研究运动营养学,连孙子都学会了用击剑术语加油。”
眼下,李振华正为获取世锦赛资格积分奔波于国内外挑战赛,他的日程表密密麻麻:清晨5点核心训练,上午技术分析,下午实战对抗,晚间恢复理疗,最令他兴奋的是,国际击剑联合会将于2025年首次设立“大师世锦赛”平行赛事,为高龄选手提供更广阔舞台。“即使最终未能站上主赛场,我也希望让世界看到:年龄不是停下脚步的理由。”
他的剑尖所指之处,已然超越胜负。














